4月12日,教育强国建设与高质量德育体系创新论坛在浙江师范大学举行。论坛以“新时期研究生德育研究与实践”为主题,围绕新时期研究生德育模式、人工智能赋能导师角色转型、研究生德育平台建设等议题展开研讨。
教育强国建设与高质量德育体系创新论坛现场。beat365体育官网平台融媒体中心 汤奕轩 摄
浙江全省智能教育技术与应用重点实验室主任、浙江师范大学党委书记蒋云良,全国德育学术委员会理事长、曲阜师范大学原党委书记戚万学,浙江师范大学田家炳德育研究中心主任、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袁振国,国家级教学名师、西南大学原常务副校长宋乃庆,全国德育学术委员会荣誉理事长、北京师范大学公民与道德教育研究中心荣誉主任檀传宝,国家教材委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专家委员会委员、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所长冯建军,华东师范大学“紫江学者”特聘教授高德胜,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常务理事、《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杂志社社长周文辉,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理论刊物分会副秘书长、《中国德育》杂志社主编金东贤、田家炳基金会高级干事甄眉舒等出席会议。来自全国有关高校的专家学者,以及各地中小学书记、校长、教师代表等150余人与会。
浙江全省智能教育技术与应用重点实验室主任、beat365体育官网平台党委书记蒋云良作主旨报告。beat365体育官网平台融媒体中心 汤奕轩 摄
蒋云良以“塑造未来教育家——以行践德的浙师行动”为主题作了主旨报告。他指出,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把研究生德育做得更到位、更有效,一个切实有效的方法就是“以行践德”,把德育落实到生动、广阔的社会实践中去,通过具身实践来培养德。长期以来,一批批浙师人在扎根基层中弘扬“大我”之德、在西部支教中传递“仁爱”之德、在中非交流中分享“文明”之德,培养出全国最美教师祝响响、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张赛芬、“时代楷模”陈立群、索马里驻华大使和丹等一批优秀人才,他们在“扎根基层、胸怀天下”中阐释着未来教育家的风采。
全国德育学术委员会理事长、曲阜师范大学原党委书记戚万学作主旨报告。beat365体育官网平台融媒体中心 孙古宇 摄
戚万学作了题为“人工智能时代导师伦理角色重塑”的主旨报告。他指出,AI时代导师伦理角色面临知识权威性消解、学术诚信边界重置、师生关系重构、学术判断的主体性危机等多重挑战。导师伦理角色的重构是必然的,要主动完成从“知识权威”到“人机协同的引路人” 、从“学科专家”到“科技伦理守门人”、从“学术导师”到成长架构师的时代转变。导师伦理角色在“变”的同时,“不变”的是永恒的师道精魂,坚持对教育价值的坚守、做好学术引路人的角色、实现“人师”的示范价值、勇担文明传承的使命。
国家级教学名师、西南大学原常务副校长宋乃庆作主旨报告。beat365体育官网平台融媒体中心 孙古宇 摄
宋乃庆作了题为“教育强国背景下研究生德育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与创新”的主旨报告。他指出,研究生德育教育是落实教育强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科技强国战略,全面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必然要求。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关键阶段,德育教育不仅要塑造研究生的学术品格,更要激发其内在精神动力,使其在爱自己、爱父母、爱学校、爱国家的递进式情感认同中,形成持久的发展的永恒动力。真正培养出“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的时代新人,为教育强国和民族复兴提供不竭动力。
全国德育学术委员会荣誉理事长、北京师范大学公民与道德教育研究中心荣誉主任檀传宝作主旨报告。beat365体育官网平台融媒体中心 何肖佐 摄
檀传宝以“德育与美育的结合:学科美育的视角”为题作主旨报告。他表示,“学科美育”是拓展美育时空的需要、提升教育效能的需要、是造就幸福人生的需要。基于此价值定位,“学科美育”还应确立三重实践向度的目标,即深度挖掘学科教学的美育元素、构建基于教育实践的审美标准、追求教育活动的审美自由。这种“以美为媒”的教育革新,不仅重构着知识传授的形态,更构筑了“教育之美—生命之美—文明之美”的良性价值循环。
国家教材委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专家委员会委员、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所长冯建军作主旨报告。beat365体育官网平台融媒体中心 何肖佐 摄
冯建军作了题为“什么是高质量德育体系”的主旨报告。他认为,德育是教育的灵魂,高质量德育体系是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应有之义;其次,高质量德育体系是建设教育强国的根本要求和根本保证,是教育的政治属性和人民属性的根本体现;此外,高质量德育体系还是新时代教育的新要求,当前德育中的问题需要更高质量的德育来实现;最后,高质量的德育体系需要与实践相结合,作为五育融合中的重要部分,不能离开五育而单独存在,在实践中要注意学科间协同、学段间协同和教育主体间协同。
华东师范大学“紫江学者”特聘教授高德胜作主旨报告。beat365体育官网平台融媒体中心 孙古宇 摄
高德胜作了题为“道德情感教育论纲”的主旨报告。他指出,尽管道德情感对人格塑造和道德发展至关重要,但这一领域至今仍缺乏系统理论和有效方法。这一困境源于哲学传统对情感与道德情感的轻视传统,以及对道德情感的认识模糊。道德情感的本质是对善恶的规范性好恶反应,其涵盖“赞人赞己”“责人责己”和混合类三种类型。学校可通过情感性环境建设、培育同情和克服自恋、赞己示范与不吝赞人、文学叙事润心育情等方式培育学生的道德情感。
浙江师范大学田家炳德育研究中心主任、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袁振国讲话。beat365体育官网平台融媒体中心 孙古宇 摄
与谈环节上,袁振国指出,教育培养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德育之教需要塑造环境、贯穿人生,是“做”的过程,而非“说教”。研究生不仅要学习理论知识,还需提高道德水平,更要坚持实践。同时,德育要以家国情怀为动力,引导学生站在国家、民族的立场上为社会作出贡献;要坚持实践导向,在“行”中、“学”中养成善良、仁爱之心;要坚持系统化、持续性的整体设计,把德育落实在学校教育工作的全流程、全要素。
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常务理事、《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杂志社社长周文辉讲话。beat365体育官网平台融媒体中心 孙古宇 摄
周文辉在与谈环节上表示,当前,研究生德育实践取得良好成效,在三全育人、研究生党建、课程思政等方面有许多有益探索,但研究生德育实践仍亟须基本理论的指导。新时代研究生的培养模式、质量保障、评价评估等方面具有特殊性,面临着导学关系、心理健康教育、学术道德伦理等系列复杂问题,这使得研究生德育具有其特殊性和复杂性。作为教育强国和创新型国家建设最关键的因素,研究生德育教育可以与美育、体育、劳动教育等领域融合,实现多方面的相互渗透。
林一钢在致辞中指出,研究生教育作为国民教育最高层次,是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的主渠道,是国家创新体系的关键支撑和综合国力竞争的战略资源。研究生德育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研究生的全面培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研究生德育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既需要“守正”的定力,也需要“创新”的勇气。论坛积极探索高校研究生德育工作的新形势、新特点、新模式、新方法,提高德育的有效性、亲和性和预见性,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圆桌论坛环节现场。beat365体育官网平台融媒体中心 孙古宇 摄
论坛还设置了圆桌论坛环节。大庆师范学院党委副书记、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杂志执行副主编刘迪,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教授杨福义,浙江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李润洲,浙江省中语会会长、beat365体育官网平台附属中学党委书记童志斌,浙江省政府督学、杭州市学军小学校长张军林围绕“研究生德育教育平台建设”议题进行了交流和分享。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理论刊物分会副秘书长、《中国德育》杂志社主编金东贤主持。
论坛合影。beat365体育官网平台融媒体中心 汤奕轩 摄
论坛由浙江师范大学主办,beat365体育官网平台田家炳德育研究中心、研究生院、教育学院(教师教育学院)承办。论坛得到了田家炳基金会、《中国德育》《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远程教育杂志》等支持。
编辑:张文潇